大家都在搜

新基建时代国有建筑企业何去何从?



  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以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基建成为最为关注的热点。新基建时代下。国有建筑企业究竟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一、构建新型生产方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当前,我国建筑业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问题依然严重。建筑企业落后的生产方式,粗放式的管理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迫在眉睫。新基建已正式站上风口,国有建筑企业该抓住机遇,借助数字化改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新构建一种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为企业输入能力,最终达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为成功交付高质量工程项目打下基础。管理创新能力,通过数据助推组织能力的提升。依靠人的能力加上数据的协作,提升执行能力。还有在线化的协作,打破空间的限制,不需要所有事情都面对面进行。精益生产能力,通过动态管理项目资源,精益生产减少浪费,同时可以做资源使用情况的分析,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生态服务能力,在数字化背景下,可以构建供应链生态,在专业化合作平台下各个生态合作方进行协作,整体可以提升企业配置资源的效率。实时响应能力,根据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的智能分析,在风险不断蔓延的时候,就会进行预警。

  二、企业全面进行改革,打造内部管理机制。

  本轮新基建的特点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自身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既涉及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也关注企业的外部提升。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认真打造“结构合理、制度完善、职责清晰、运营高效”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论从企业结构、人才结构和公司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应当应对新基建的需要,对企业进行各方面进行改革,包括机构改革、管理体系改革等,同时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利于尽快开展新基建业务。在内部设立有科技公司、科技中心和相应科技板块,有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投入,以其为支点,做强做大新基建业务,使其成为新的主业和利润增长点。同样,新领域项目的出现也对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升级提出了客观要求,同时伴随着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项目内容的科技化,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当考虑开展一些行业横向合作。

  三、全面推广5G技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5G网络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对于国有建筑企业,必须要实现信息化转型升级,使BIM技术在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产业链创新应用中起到引领作用,进而推动BIM技术、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国有建筑企业的创新发展,BIM+装配式+EPC建造模式也将引领国有建筑企业更好的建造新世界。国有建筑企业高新技术岗位和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建筑产业的BIM应用工程师、装配式工程师岗位将成为新基建时代的香饽饽。国有建筑企业对5G技术具有极大的需求,智慧建造利用BIM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战略,集成人员、流程、业务系统,实现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智慧工地在5G时代,将会实现对工地的远程自动化操控,通过5G网络对工程机械设备的远程操控,切实解决工程机械领域人员安全难以保障、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全产业链互联网平台有别于当前各自为战的建筑互联网电商平台,5G技术的应用将会打通建筑产业的各个环节,使得目前相互孤立的建材产业、工程机械、劳务派遣与项目施工的各方面整合成一体。

  四、要借助新基建东风,实现基建转型升级。

  新基建伴随的是大量新项目的展开,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对存量项目仍保持一定的关注度,这些项目具备一定的市场空间。同时,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也需要借助新基建的东风,实现自身在传统基建领域的转型升级。在存量项目市场上,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有一定话语权和选择权。因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本轮新基建大潮来临之时,要认真产看以往的存量项目,认真挖掘其中的潜藏的市场潜力。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借新基建这股东风,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积极引入新技术,完成自我的华丽蜕变。在传统基建中,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留意各个细分行业中的技术标准升级、实施模式变化,当基建周期来临,都将是基建发力的重要方向。此外,还应关注新基建与建筑工程的关联性。例如,新基建的重点领域中,高铁城轨是传统基建的新型部分,而特高压则与部分电力建设建筑公司的主业密切相关,其余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看似与建筑施工企业关联性不大,但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其投资额中的建筑工程投资平均占比达到40%左右,因此相关领域投资景气向上也需要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参与。

  五、抓住新基建契机,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必须要迎接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到来,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建立先进建筑制造体系,实现建筑产业的绿色环保、质量标准、节约高效,促进建筑行业的转型提升。要认真总结在发展装配式建筑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不断优化,面对在推进装配式建筑过程中的不足,认真加以解决,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增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力度,对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瓶颈问题,开发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使装配式建筑成为在推动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手段。要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的产品品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采用绿色建材产品、绿色部件,使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使用运行中绿色高效环保。对在职的建筑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技术工人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的在职培训,提高他们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中的技能,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为人民生活居住条件改善提供高品质的建筑。

  六、强化各种信息获取,注重打造企业品牌。信息获取是承接项目的前提,品牌输出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基建的浪潮中,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信息获取不仅仅要局限于市场项目信息的收集、更新与识别,还要及时跟进国家政策,把握重点、热点区域发展趋势和动态。尤其是在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新型基建和新兴传统基建作为补短板和提升民生服务的重点,增量的不断增大基本上成为定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尽早布局、尽早谋划,提高对项目信息获取的重视程度,培养企业对于政策和区域发展的敏锐嗅觉,确保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本轮的新基建大潮中能够先人一步。对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要在本轮新基建浪潮中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要借助于自身品牌的打造与输出,特别是在认同感、客户满意度、行业代表性三个方面进行企业品牌的打造。同时,对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品牌工程,尤其对于新领域的项目,通过一两个品牌工程的树立,获取更多业主的关注度、更大的工程报价弹性空间,从而达到对市场制高点的占领。

  如今,新基建的大幕已经缓缓拉开,国家和地方大力推动的新基建,面对挑战与机遇、风险和收益,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本轮新基建中使自身获得发展和壮大。

  (作者何旭,系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政办公室秘书,政工师,广西师范大学法学硕士)

  

 

  作者何旭近照

  附:作者简历

  何旭,男,汉族,1988年出生,河北任丘人,籍贯陕西宁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3月入党,2014年7月至今先后在北京鲁能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工集团联建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四建公司、陕建四建集团、陕建八建集团从事党务、组工、纪检、宣传、文秘等政工工作,历任综合部党群主管、党群工作处(组织人事处)干事、监察处科员、办公室宣传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他所撰写新闻宣传稿、时评、企业文化稿在新华网、凤凰网、人民网、中国网、海外网、央广网、国际在线、中国建设报、中国企业报、建筑时报、广西工人报、陕西工人报、中国建筑业、中国企业文化、中国建设信息化、中外企业文化、建筑、建筑政工研究、施工企业管理等各级各类媒体刊登500多篇,多次被评为省市和中央级媒体优秀通讯员、优秀作者。

  现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领导科学和国企党建。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校党的十八精神研究专项课题“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党群关系的研究”课题(DSBD13YB010)、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民情夜访 民事调解”制度项目 广西师范大学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横向课题和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周敦颐修养文化在桂北地区的传承及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18FZZ001)共3项,在《领导科学》、《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党史博采》、《改革与开放》、《新西部》、《沿海企业与科技》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新闻与传播》索引,参编2本著作:《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化思维》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互联网舆论引导研究》新加坡百科出版社,2020年版。




上一篇:盈亚证券咨询——用数据说话
下一篇:中新房投资有限公司开除张辉的通告
中国的马徐实力进入八强